汽車塑化已成為汽車工業的重要技術發展方向,目前汽車塑化的比率約10%,至2020年塑化的目標為15%。的作用是減少汽車燃油排量,從而減少環境污染。
目前,汽車用塑料的材質有PP、PVC、PU、不飽和樹脂、ABS、PF、PE、PA、PC等。應用的汽車飾件也越來廣泛,包括翼子板、發動機蓋、后圍板、前照面板、保險杠等。
在同等大小的汽車零配件中,塑料產品比鋼材在質量上普遍可減輕30%~40%,具有相當明顯的輕量化優勢。除此外,塑料材料還有設計空間大、制造成本低、功能廣泛等優勢。
因此,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下,汽車塑料產品應用逐漸增多。從外裝飾件到內裝飾件,從功能件到結構件,甚至出現了全塑車身,塑料產品在汽車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,汽車塑料件行業邁向高速發展。
與此同時,塑料制品在汽車中的用量,逐漸成為衡量一國汽車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。全球范圍來看,德國、日本在汽車中使用的塑料制品量大幅其他國家。據統計,德國每輛汽車平均使用塑料制品近300kg,日本每輛汽車平均使用塑料為100kg。相比較而言,我國每輛汽車使用塑料制品多的也僅有70kg,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
從數據可以看出,即便汽車工業發達的德國,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仍較為有限。歸咎其因,在于汽車塑化推廣存在很大障礙。一方面,高強度及高性價比的材料供給存在難題。相比金屬,塑料疲勞期更短,在高溫或接觸汽油時老化現象嚴重,同時在傳力部位的應用強度不夠。另外,在技術限制下,汽車塑料產品成本居高不下。
另一方面,汽車塑化還面臨著生產改造成本、回收等問題。換言之,在利益化考量下,汽車廠商對汽車塑料件認可度并不高。
不過,總體來說,在節能政策及產品成本壓力下,汽車塑化是大勢所趨,汽車塑料件的應用推廣將持續推進。在技術不斷突破、材料品質和工藝持續提升下,汽車塑料件存在的問題將逐步得以解決,并通過政府、車企、零部件供應商、材料生產商等多方努力,邁向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,未來發展前景可期。
汽車塑化的發展離不開配套產業,原材料、汽車專用焊接設備、噴涂、注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