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聲波熔接后,移位了怎么辦?
1.降低熔接壓力。 2.底模加高,使其超過熔接線 2m/m 以上。 3.使用超音波傳導熔接。 4.上模(HRON)壓到產品才發振。 5.修改塑料產品,增強定位。
超音波熔接后,產生傷痕(斷、震裂、燙傷)怎么辦?
1.降低壓力。 2.減少延遲時間(提早發振))。 3.減少熔接時間。 4.引用介質覆蓋(如PE袋)。 5.模治具表面處理(硬化或鍍鉻)。 6.機臺段數降低或減少上模擴大比。 7.易震裂或斷之產品,治具宜制成緩沖,如軟性樹脂或覆蓋軟木塞等(此項指不影響熔接強度)。 8.易斷裂產品于直角處加R角。
超聲波熔接后,發現變形扭曲怎么辦?
1.降低壓力(壓力在 2kg 以下)。 2.減少超音波熔接時間(降低強度標準)。 3.增加硬化時間(至少 0.8 秒以上)。 4.分析超音波上下模是否可局部調整(非必要時)。 5.分析產品變形主因,予以改善。
超聲波熔接后,內部零件破壞怎么辦?
1.提早超音波發振時間(避免接觸發振)。 2.降低壓力、減少超音波熔接時間(降低強度標準)。 3.減少機臺功率段數或小功率機臺。 4.降低超音波模具擴大比。 5.底模受力處墊緩沖橡膠。 6.底模與制品避免懸空或間隙。 7.HORN(上模)逃孔后重測頻率。 8.上模逃孔后貼上富彈性材料(如硅利康)。
超聲波熔接后,產品發現毛邊或溢料怎么辦?
1.降低壓力、減少超音波熔接時間(降低強度標準)。 2.減少機臺功率段數或小功率機臺。 3.降低超音波模具擴大比。 4.使用超音波機臺微調定位固定。 5.修改超音波導熔線。
超聲波熔接后,發現產品尺寸不穩定怎么辦?
1.增加熔接安全系數(依序由熔接時間、壓力、功率)。 2.啟用微調固定螺絲(應可控制到 0.02m/m)。 3.檢查超音波上模輸出能量是否足夠(不足時增加段數)。 4.檢查治具定位與產品承受力是否穩合。 5.修改超音波導熔線。
超音波熔接后時,總是單邊燙傷怎么辦?
超聲波振動熔接,并非單純直線縱向振動(撓曲與橫向振動不在此討論),而是形成交叉式縱向下降振動,而上模超音波輸出端能量亦是有一定的強弱分布點,氣壓、電壓、機臺雖決定功率輸出能量的穩定性,但能量分布點亦呈現比例性增減,如果發現超音波熔接時制品總是單點燙傷,即表示上模該點輸出能量與產品該點形成應力對應,此時若改變超音波振動面的接觸點,將可改善熱能集束產生的燙傷。
|